据有关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6.4-7岁,民营企业只有2.9岁。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经烟消云散,生存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而列居世界排位500强或与之相当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大约在40-50岁之间。
中国企业的这种状况: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造成(某些个人的主观故意使企业倒闭的仅占极小一部分)。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仅追逐短期利润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成了制造新闻的机器和充斥官僚主义的政治舞台;第三方面也由于国家各项制度更换频繁所致。所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国企业的短命现象,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更是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追逐短期利润之风有过之而无不及。部分企业不惜牺牲名誉、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追逐短期利润,但利润数字再高,也只能说明过去,并不能表明将会导致企业健康地发展。相反,由于只注重利润致使部分企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极大地损坏了企业的名誉,将企业逐步推向绝境;还有极个别企业不惜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追逐暴利,一旦东床事发企业的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至于有管无理或无管无理;有战无略;有销无营;有文无化等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所以,要使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长远地发展,关键是如何把握好这些问题,这已成为中小型企业是否能够生存的关键。
那么,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应如何解决好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管理,解决好部分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的无管无理或有管无理的状况。
当前我国搞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由盈变亏或者由亏变盈,生生死死都是正常的,大型企业如此,中小型企业也是如此。而企业的管理工作又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企业管理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能以强大的力量作用于有形资产,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事实证明科学严谨的管理对具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企业来说,可以如虎添翼;对技术和设备相对较差的企业来说也可以弥补不足。
管理如此重要,但我国部分企业仍然延用古典家长式的管理模式,一个人说了算;还有一些企业有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和指挥流程,就认定企业的管理机制良好,但仅有规章制度和指挥流程,管理机制很难告别戴草帽、扎领带的尴尬局面。所有上述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企业存在着无管无理或有管无理的现象。根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的“管”和“理”遵照80%:20%的比例,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管”和“理”遵照20%:80%的比例。这份资料足以显示中国企业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和“理”的比重失调,有管无理的情况比较严重,而这种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又表现的特别突出,这种管理机制的畸形,造成了企业管理者一直在指挥、指挥、再指挥,却发现本来很简单的事反倒变得很复杂:工作没有进展甚至远离目标;领导苦于规章制度到具体事上无用,部门间相互扯皮,举起板子找不到屁股打。
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机制后,管理机制的实施即“理”就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做得好,企业就会感到比他人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而一旦“理”的不好,企业就象被一根无形的绳索捆的越来越紧。
企业的管理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要有一整套规章制度,要写下来让每个人都清楚,切忌随意性;二是有了规章制度,就必须执行,而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三是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常抓不懈,决不能宽严不一,甚至放弃原则。这三个环节就是通常所说的“有章可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凡是管理不善的,都是在这三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或者一个或者三个环节同时出了问题。
所以,“管”与“理”在企业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意义,一个企业管理的好坏,与企业的利润、命运有着直接的联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说过一句话:“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这句话一直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最高经营原则,这也体现了“管”与“理”所遵照的“二·八”比例。